珠明料分水皴永宣之后青花瓷的黄金时代
服务项目 |
本人送拍,北京翰海保利,等一线拍卖行,有需要可联系 |
面向地区 |
|
项目类型 |
实业 |
项目所在地 |
国内 |
康熙 青花山水长方花盆
康熙青花瓷器,既有继承,也有创新,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。康熙青花瓷素以其胎釉精细、青花鲜丽明爽、造型古朴多样、精细粗犷并存、豪放工致兼有著称:
器物纹饰优美,以纯朴、大方蜚声中外,是清代其他朝所无法比拟的,其生产水平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青花瓷器的高峰。也是继明代永、宣青花之后,我国青花瓷器的又一个黄金时代。有人认为,康熙青花与明永、宣青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康熙 青花火焰八卦纹杯
据成书于清代的《陶雅》记载:“雍乾两朝之青花,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,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者,亦可以步本朝矣”。
《饮流斋说瓷》谓:“硬彩,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”。
清《在园杂志》中也说:“至国朝御窑一出,前代,其款式规模造作精巧”。
《清史稿》卷五百五(列传二百九十二)载:“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,源呈磁样数百种,参古今之式,运以新意,务储巧妙,于彩绘人物、山水、花鸟尤各极其胜。及成,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。”
康熙 青花火焰八卦纹杯(其一)
传世的康熙青花瓷器,多为景德镇民窑生产。康熙初年,瓷器生产基本上保持了顺治朝的风格,没有太多的创新,山水装饰的笔法比较生动,这也使山水画后来成为康熙青花装饰艺术的大特色之一。康熙十二年底,因为吴三桂之乱,景德镇“民窑被毁,而窑基尽圮。”十九年,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乱,在景德镇重设御窑,在制度上废除了以往的编役制,实行“官搭民烧”,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对瓷器生产的积极性,推动了景德镇瓷器行业的恢复与发展。
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
珠明料
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青花料之一。由天然钴土矿煅烧而成。
呈色鲜蓝青翠,无漂浮感,明净艳丽,清朗不浑,艳而不俗,有的呈宝石蓝色,鲜蓝而不火气,它与清代其他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区别,时代特征十分鲜明,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面貌。
世人往往称康熙青花为“翠毛蓝”、“康熙五彩”、“墨分五色”,这种色彩变化有五个层次的色阶,所用青料有“头浓、正浓、二浓、正淡、影淡”之分古人对康熙青花评价甚高,谓“其青花一色,见深见浅,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、九色之多,娇翠欲滴”器物画面浓淡深浅、光线强弱分明,不同层次的渲染完全是由工匠们熟练地运用色料的技巧而成,即分水方法。
有意识地造成多种深浅层次不同的色调,甚至在一笔一划中也能分出深浅不同的笔韵,如青花山水人物图、花鸟图等,其远山近水、层峦叠嶂均极富层次,有很强的节奏感和立体感,结合晕染法的使用,使其更接近和达到国画题材的表现手法,很具观赏性,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清康熙 青花“红拂传”图棒槌瓶
高45.3cm,口径13.3cm,足径14.7cm
瓶盘口,短颈,丰肩,长直腹,圈足。通体青花装饰。口沿绘三角纹,颈部绘如意纹。腹部绘传奇故事《红拂传》。画面居中人物为隋炀帝的重臣杨素,身后站立二歌妓,其中一人为红拂女张凌华。她倾慕前来参谒的李靖的才华,便夜盗令箭偕李奔逃,结为夫妇,并辅李建功立业。这一典故又称为“慧眼识英雄”。
此器造型为康熙时新创,因形似旧时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。胎体坚硬,胎质缜密,青花色泽青翠艳丽,与莹润洁白的底釉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。
清康熙 青花璎珞纹贲巴壶
高23.2cm,口径4.9cm,托径8.9cm
壶呈塔形,口、流均有盖,且分别与盖组成塔身形状,直颈,曲流折连于腹部,腹扁圆,腹部绘兽面璎珞纹,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1周,腹下承托。壶体自上而下各部位皆饰有小乳钉纹,共16周。托内施白釉,无款识。
此壶造型仿藏族银制贲巴壶烧造而成,制作精巧,新颖别致,青花发色浓艳。纹饰具有浓厚的少数民族艺术风格,为瓷器中的。
贲巴
即藏语“瓶”。西藏旧俗中呼图克图转生,向由达赖喇嘛所属之拉穆吹忠作法,降神其体,指出呼毕勒罕的所在,访求迎归供养。清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,曾颁一金贲巴于布达拉大昭,凡达赖喇嘛、班禅额尔德尼及诸呼图克图大喇嘛圆寂后,将报出数人名字生辰,缮签入金贲巴内,擎出其一,以为呼毕勒罕。一般贲巴壶为喷净水于火上用。
清康熙 青花人物图长方瓷板
长27.2cm,宽17cm,高4.2cm
瓷板四面均有长方形插孔。瓷板一面以青花双线为四周边框,框内以青花饰渔家乐图,一轮红日挂在天空,宝塔、青山清晰可见,远山近水之间,渔民们有的撒网,有的用鱼篓,一片繁忙景象。瓷板另一面,以四面锦纹为边框,内绘战争场面:山间小路上,两员大将骑于战马之上,一人拿枪,一人持双剑撕杀在一起。
青花瓷器自元代以来一直作为彩瓷的主要品种,发展迅速,到清康熙朝达到顶峰。
清康熙 青花松竹梅纹诗句观音尊
高40.4cm,口径12.8cm,足径13.2cm
藏品送拍北京翰海保利等一线拍卖行:一八七零二六九四四六三 余先生
查看全部介绍